近的經(jīng)濟形勢比較不爽,物價持續(xù)漲漲漲!青菜漲了;寶潔洗發(fā)水漲了;可口可樂單價沒變,但把容積從原來的355ml縮成了330ml,等于也是變相地漲了。
用聽取“漲”聲一片來形容,一點兒也不過分。在這些上漲中,讓人揪心的就是油價。數(shù)字跳得讓人手發(fā)軟心發(fā)慌。據(jù)說油價上漲的前,很多人連夜開車到加油站把油給加滿了。
有車當然很好,又方便又拉風,但現(xiàn)在的困擾也是很明顯的,因為日益上漲的油價,養(yǎng)車成了一件讓人煩惱的事。許多車主見面就搖頭嘆氣,唉,大不了不開了!但這顯然不現(xiàn)實,難道把車就停在車庫里積灰塵么?
咱們換個思路,如果讓你在車身上貼幾張廣告,開著車在馬路上晃晃,一個月給你兩三百塊的廣告費補貼點油費,這事你肯干嗎?這也要講究門當戶對的
所有的私家車主都能貼上廣告賺油費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
就從目前楊海強操作的實際情況來看,想搞這個要求不低啊,像年齡、車型、家庭住址這樣的信息是必須的,填完這些信息后,車主就把車開回去吧,安心地等待廣告商的篩選。廣告商來選的時候,除了門當戶對,看你的車子是啥牌子啥型號,更看重的是私家車主平時的出行路線和身邊的朋友圈。
舉個例子,出售嬰兒產(chǎn)品的商家,就愿意選擇那些剛結婚或者結婚一兩年的年輕車主。這些車主本身就是嬰兒產(chǎn)品的潛在消費者,是和產(chǎn)品氣質(zhì)相符的代言人。把廣告貼在他們的車上,不會有突兀感,在一定程度上還很有說服力。另外,商家同樣看重車主們身邊的朋友。因為年紀相仿,經(jīng)歷相仿,這些人和車主一樣,都是產(chǎn)品的潛在消費者。不需要多說,只要開著貼著商家廣告的私家車經(jīng)?;蝸砘稳?,潛移默化中增加了產(chǎn)品的認知度。
有一點要說明一下,楊海強搞的這個私家車車身廣告不是以打廣告的形式,而是走了個偏門,以選車主為企業(yè)做代言人的方式,安排車主在車身上張貼廣告。
想靠這個來完全養(yǎng)車的人要失望了
如果你想靠在車身上貼個廣告來完全養(yǎng)車,那你肯定是要失望了。
楊海強說,現(xiàn)在基本上貼上廣告的車每個月可以領到230塊,高的有260塊,但再高的目前在杭州還沒出現(xiàn)。說實在的,這筆錢不多,只能做個貼補了。
而且許多時候不是以現(xiàn)金發(fā)放的形式。阿T是杭州一家廣告公司的業(yè)務經(jīng)理,開了一輛伊蘭特,油價上漲之后,阿T每個月要多付兩百塊的油費,一年下來,也要兩千多塊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阿T知道了楊海強在搞私家車車身廣告的事,抱著好奇的心理,在他那里排了隊。
很快,任務就來了。
那次是給一家餐廳做宣傳廣告,阿T說,廣告制作得挺好看,一朵一朵的花兒,粉滴滴地綻放在車身兩側。阿T乖乖地在車身上貼了30天,一個月的廣告時間過后,他收到了460元的餐廳抵用券,這個就是廣告費了。第二天,他就呼朋喚友去大吃了一頓。
“這也省錢啊,自己去吃照樣要掏腰包?!卑對次的任務很滿意。楊海強在心里卻有自己的想法,現(xiàn)在是推廣階段,抵用券也好,現(xiàn)金也好,不多,但總得讓雙方都嘗到車身廣告的甜頭。
通過幾次活動,阿T和一些伊蘭特車主成了朋友,有時候開著車在路上碰到會興奮地打個招呼。就像個小型的車友會,大家在一起聊聊工作,聊聊車,一邊賺錢一邊找樂子。
蕭山——機場路——文三路——西城廣場,這是阿T每天的開車路線,身邊不時會有朋友問他,又有廣告任務啦。阿T說,是啊,開著車在馬路上兜一圈就能賺錢,不多,但聊勝于無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