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稱
杜康、歡伯、杯中物、金波、秬鬯、白墮、凍醪、壺觴、壺中物、酌、酤、醑、醍醐、黃封、清酌、昔酒、縹酒、青州從事、平原督郵、曲生、曲秀才、曲道士、曲居士、曲蘗、春、茅柴、香蟻、浮蟻、綠蟻、碧蟻、天祿、椒漿、忘憂物、掃愁帚、釣詩鉤、狂藥、酒兵、般若湯、清圣、濁賢
我國釀酒歷史悠久,品種繁多,自產(chǎn)生之日開始,就受到先民歡迎。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,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。這些名字,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,或者根據(jù)酒的味道、顏色、功能、作用、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。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,所以文在詩詞、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。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。
杜康: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創(chuàng)始人,后世將杜康作為酒的代稱?!拔ㄓ卸趴怠背鲎圆懿佟抖谈栊小罚汉我越鈶n,唯有杜康。
歡伯:因為酒能消憂解愁,能給人們帶來歡樂,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。這個別號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《易林•坎之兌》,他說,“酒為歡伯,除憂來樂”。
杯中物:因飲酒時,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。始于孔融名言,“座上客常滿,樽(杯)中酒不空”。陶潛在《責子》詩中寫道,“天運茍如此,且進杯中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