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(huán)保型空調工作原理:
用循環(huán)水泵不間斷地把水箱內的水抽出,并通過布水系統(tǒng)均勻地噴淋在蒸發(fā)過濾層上,室外熱空氣進入蒸發(fā)降溫介質,在蒸發(fā)降溫介質CELdek(特殊材質的蜂窩狀過濾層,讓降溫效果更理想,瑞典的高科技專利產品)內與水充分進行熱量交換,因水蒸發(fā)吸熱而降溫的清涼、潔凈的空氣由低噪音風機加壓送入室內,使室內的熱空氣排到室外,從而達到室內降溫的目的。
被稱為制冷之父的美國發(fā)明家威利斯·哈維蘭德·卡里爾(有的地方譯作開利)于1902年設計并安裝了部空調系統(tǒng)。美國紐約的一個印刷商發(fā)現(xiàn)溫度的變化能夠造成紙的變形,從而導致有色墨水失調,該空調系統(tǒng)就是為他設計的。卡里爾的專利1906年得到注冊。
1902 年7月17日,卡里爾這名才從康奈爾大學畢業(yè)一年的年輕人,在“水牛公司”(Buffalo Forge Co.)工作時,發(fā)明了冷氣機。但初發(fā)明冷氣機的目的, 并不是為人們帶來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,而是為一些死物服務。 話說當年水牛公司的其中一個客戶——紐約市沙克特威廉印刷廠,它的印刷機由于空氣的溫度及濕度變化,使紙張擴張及收縮不定,油墨對位不準,無法生產清晰的彩色印刷品。于是求助于水牛公司。卡里爾心想既然可以利用空氣通過充滿蒸氣的線圈來保暖,何不利用空氣經過充滿冷水的線圈來降溫?空氣中的水會凝結于線圈上,如此一來,工廠里的空氣將會既涼爽又干燥。
1902年7月17日,空調的時代就由這印刷廠首次使用冷氣機而開始。很快,其它的行業(yè)如紡織業(yè)、化工業(yè)、制藥業(yè)、食品甚至軍火業(yè)等,亦因空調的引進而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。1907年,臺出口的空調,買家是日本的一家絲綢廠。
1915年,卡里爾成立了一家公司,至今它仍是世界的空調公司之一。但空調發(fā)明后的20年,享受的一直都是機器,而不是人。直到1924年,底特律的一家商場,常因天氣悶熱而有不少人暈倒,而首先安裝了三臺中央空調,此舉大大成功,涼快的環(huán)境使得人們的消費意欲大增,自此,空調成為商家吸引顧客的有力工具,空調為人們服務的時代,正式來臨了。
但說到空調可以普及,主要是通過電影院可成事的。大多數美國人是在電影院次接觸到空調的。20世紀20年代的電影院利用空調技術,承諾能為觀眾提供涼爽的空氣,使空調變得和電影本身一樣吸引人,而夏季也取代了冬季成為看電影的高峰季節(jié)。隨后出現(xiàn)了大量全年開放的室內娛樂場所,如、室內運動場和商場,這些都得歸功于空調的出現(xi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