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亞杯首輪,在國足選拔隊0-3輸給韓國隊,《足球報》發(fā)文表示,如此局面中國足球只剩一聲嘆息。 報道中表示,國足選拔隊輸給了韓國隊,輸球并不意外,較大比分也不算意外,真正令中國球迷有苦難言的,是選拔隊在比賽過程中的全面被動。揚(yáng)科維奇口中的世界杯級別對手——實際上只是缺少旅歐主力的韓國隊,他們甚至稱不上韓國二隊,但即便如此,我們的球員依舊毫無還手之力。 我們當(dāng)然也可以用選拔隊只是U23國家隊班底自我安慰。但22到23歲左右的球員,實際上早已成年,而且,這支選拔隊之中不乏朱辰杰、蔣光太,以及中場的戴偉浚這樣的國家隊正選主力。而勉強(qiáng)稱之為韓國隊二隊的對手,還缺少了孫準(zhǔn)浩、金英權(quán)等一隊替補(bǔ)。兩相對比,心中更升涼意。 可以說,本場比賽,再次暴露了中國足球和亞洲先進(jìn)足球間的巨大差距。而真正的無力感還遠(yuǎn)不止0比3完敗,隨著89一代逐漸淡出,未來中國男子國家隊的實力毋庸置疑地將進(jìn)一步下滑,而如今這支令人難見驚喜的國足選拔隊之中,還會有更多人成為“正選國腳”,因為他們的確已是國內(nèi)同齡人中的佼佼者——我們的近鄰有召之即戰(zhàn)、戰(zhàn)又能勝的邊緣國腳,而我們只能寄望“矮個兒里的高個”,趁著“U23”能再竄一竄。 如此局面,無法言說,只剩一聲嘆息